首页 > 文化百科 读书心得 列表

四字成语

《在细雨中呼喊》:祖父孙有元晚年的悲剧,今天仍在农村上演


人们通常的见解是,在人生的旅途上走得越是长久,得到的财富也将越多。陆游和贺拉斯却暗示了我们反向的存在,那就是岁月抢走了我们一件件的财产,最后是两手空空,已忘天下事。


相比较《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余华的《在细中呼喊》知名度并不高。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部出版于1991年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曾被法国文化交流部授予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不管是以国际文学标准来评判还是在我一个普通文学爱好者看来,这部长篇小说绝对值得一读。
贪婪好色的父亲、温顺愚昧的母亲、互相残杀的兄弟……这部以主人公孙光林的口吻徐徐展开的小说,不仅细致入微地窥探小人物挣扎的苦与乐,更让人真切感受到小说里的孤独和命运的坎坷。
而这其中最让我难以忘记的,便是祖父孙有元晚年的悲剧生活。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无数农村老人的生活中,看到祖父孙有元的影子。


年轻时候的孙有元是一个石匠,不仅有力气有手艺,整个人更是生机勃勃。可自从在山坡上滚下来之后,不仅腰部永久僵硬,还丧失了劳动能力,只能在两个儿子家轮流住了。
突然而至的疾病改变了孙有元的命运,他开始了不劳而食的生活,他作为一个累赘的存在已经十分明显了,于是他开始了两个儿子轮流供养的生活。
按照父亲和叔叔的约定,祖父孙有元在每家轮流住一个月,住满一个月就换下一家,除非特殊情况,否则不会多停留一天。
这样的情况听起来匪夷所思,其实在今天的很多农村老人身上,却是再正常不过了。
在农村,独生子女并不多见,为了老有所依,一般家庭都会生好几个孩子,可因为没有养老金,再加上年轻时候挣得钱都花在给儿子读书娶媳妇上了,很多人到了晚年并没有多少积蓄,只能由子女轮流照顾。

这种“老漂族”的生活方式也很简单,就是老人在这个孩子家里住满一个月,再换下一家住,如果中途生病需要医治,费用也是由儿女平摊。这种看似公平孝顺的抚养方式,背后其实藏着诸多问题。
1.儿女在赡养老人的问题上斤斤计较;
事实上,兄弟之间为赡养老人问题发生争吵并不少见:“从小他就偏心你,为什么这么一点医疗费你还找我要?”、“老人病了你不去伺候我也不去”类似矛盾层出不穷。虽说父母对儿女都是无私的,但子女却未必都能做到。
2.老人搬来搬去,哪里都不是自己的家;
年迈的老人在子女家轮流住,本来就是一种折磨。人老了就是图一个安稳,可是刚在这家住习惯,又要去下一个地方,三天两头的搬家让老人很难有安全感,好像哪里都不是自己的家。
3.孤独无助,很难找到知心人说话。
这一点在孙有元身上尤其明显。
由于没有人可以谈心,大部分时候他都是一个人长久地坐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里,回忆过去偷偷发笑。而他的这一份笑,在孙子看来,是“只有神经病才会一个人笑”,在儿子孙广才看来,“笑起来像个死人”。
不干活只吃饭的日子,祖父孙有元的处境是肉眼可见的艰难,对施舍饭菜的儿子唯唯诺诺,对虚张声势的孙子百般讨好,更多时候活得像一个透明人,只有在吃饭的时候才突然出现。
在我离家之前,祖父在我们家中承担的屈辱,是我当时的年龄所无法感受的。孙有元晚年竭力讨好家中任何一人,他的自卑使他作为长者,难以让我们尊敬。
尽管祖父活得谨小慎微,但作为一个累赘的存在,在父亲孙广才眼里仍然十分刺眼,孙有元也在一次次的屈辱中看到了自己的最终归宿,开始以不吃饭的形式等待死亡的来临。


小说中最叫人揪心的是孙有元的死,他是真的想告别这个世界了,才能忍受得住一次次的饥饿和屈辱。
最终,祖父如愿以偿的死去,喜形于色的父亲毫不掩饰自己的激动之情,扯着嗓门到处传播祖父已经死去的消息。
我父亲如释重负地笑了,他向外走去时连声说:“总算死了,我的娘啊,总算死了。”
老年忍气吞声的祖父,在临死之前还是风光了一回。
因为即将而来的涝灾,村民们一个个把泥菩萨供在案头磕头念佛,祈求停,祈求菩萨显灵来拯救田里正熟的稻子,祖父孙有元却胆大包天的把菩萨扔了出去,并指着老天大骂:“把菩萨扔出去让雨淋它,看他还下不下雨。”
有趣的是,当天中午雨就停了,这件事也让即将死去的孙有元,成了村民心中的神,而对于祖父的死,他们也坚定的认为,是神仙要回家了。
看起来滑稽好笑,但祖父到底还是在临死前风光了一回,那么现实中的垂垂老矣的农村老人们呢,他们的最后归宿又在哪里?

上一篇:中国最好吃的丸子,到底是在南方还是北方?
下一篇:琐烟阁│《霜叶飞》专题作品集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