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读书心得 列表

四字成语

八首清代第一诗人袁枚别具一格的小诗,清新、自然,充满了哲理

#头条群星10月榜#

袁枚是清代文学家,清代词写得最好的是纳兰性德,写得最好的,我以为是袁枚。他写提倡“性灵说”,主张诗文审美创作应该抒写性灵,要写出诗人的个性,表现其个人生活遭际中的真情实感。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一些小诗,特别能体现他的“性灵说”。

1. 《推窗》

所谓“性灵说”,就是写诗要以情为本,主张“诗写性情”。在他的笔下,不管人物有性情,动植物,乃至世间万物都有性情。比如,这首《推窗》,就是写山的性情:

连宵风雨恶,蓬户不轻开。

山似相思久,推窗扑面来。

山似相思久,推窗扑面来

“连宵风雨恶,蓬户不轻开”,连续下了好几天的大风大雨,屋里门窗都紧闭,不敢打开。“山似相思久,推窗扑面来”,一连几天没出门,搞得山好像对我们相思了很久,我们一推开窗户,山峰就扑面而来。这是一种拟人的手法。

在袁枚笔下,山峰有了真性情,会害相思,性情直率,热情大方地扑面而来。其实,是人对山峰相思已久,迫不及待地开窗看山。名义上是写山的性情,实际上是写人的性情,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真情实感。

这种写法,其实不是袁枚的首创,宋代诗人杨万里就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写到,“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就用到了这种拟人手法,山就像人一样,也会组成圈子,更是像恶魔一样,一个好不容易被你摆脱,却又被另一个缠住了。“一山放过一山拦”,其实写的是行人的着急心理,被一座一座山,折磨得又累又困。

2. 《偶步·偶步西廊下》

这首《偶步·偶步西廊下》,是一首写幽兰的小诗,也是别具一格,赞扬了幽兰的奇香,却全诗中没有一个香字,是不是很有意思:

偶步西廊下,幽兰一朵开。

是谁先报信,便有蜜蜂来。

偶步西廊下,幽兰一朵开

“偶步西廊下,幽兰一朵开”,偶尔在西廊散步,看到一朵幽兰花开。有意思的是“是谁先报信,便有蜜蜂来”,到底是谁在报信,这么快就有蜜蜂来了。

“是谁先报信,便有蜜蜂来”,这是典型的拟人手法,到底是谁报的信呢?当然是兰香。大文豪韩愈在《幽兰操》中写到,“兰之猗猗,扬扬其香”,这是赞扬兰花奇香,香远亦清。是兰香报的信,将蜜蜂早早地招来了。

古人讲究的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喜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首《偶步·偶步西廊下》,也是这个理念,幽兰虽然不扬,但是它的香气,自然引来蜜蜂。一样的道理,人也不需要过于张扬,只要他有本事,自然会得到人们的赞扬。

3. 《题画·村落晚晴天》

农村生活,充满了情趣,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袁枚的这首《题画·村落晚晴天》就写得充满了童趣、情趣: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刚下了一场雨,傍晚天晴了,这时候的风光最好,桃花还滴着雨滴,池塘上水面清澈,桃花影映着池水,那是一个鲜字。“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牧童哪里去了?牛儿悠闲地躺在地上,牛背上还睡着一只鸥鸟。

“牧童何处去”,当然是避雨去了,避着避着,雨停了,也不知道干啥去了。农村生活就是那么自然,那么悠闲,那么随意。在那里,你不用担心会轻易失去什么。

“牛背一鸥眠”,在农村里,人与自然,就是这么和谐,牛就像家里样,而鸥鸟也不是那么怕人,和家畜相处也是那么自然。

4. 《春日杂诗·千枝红雨万重烟》

春天的意象实在是太多,有春风、春花,更有白云、绿水;袁枚的这首《春日杂诗·千枝红雨万重烟》就是写给春云的:

千枝红雨万重烟,画出诗人得意天。

山上春云如我懒,日高犹宿翠微巅。

山上春云如我懒,日高犹宿翠微巅

“千枝红雨万重烟,画出诗人得意天”,千枝万枝的红花,春风吹来,就像下起红雨一样;还有那万重烟云,一起勾画出了诗人们最为得意的春天。“山上春云如我懒,日高犹宿翠微巅”,我已经很懒了,出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但山上的春云比我还懒,现在已经日高了,它还睡在翠绿的山巅上。

“山上春云如我懒,日高犹宿翠微巅”,这既是一个拟人手法的使用,又是一个明贬实褒的句子。明是说春云懒,实际上是说,春云太棒了,虽说我起晚了,但很幸运的是,现在还能看到白云在山巅。春云实在是太好了,我实在是太幸运了。

不得不说,袁枚的“性灵”诗,特别有趣!

5. 《偶作五绝句》

这首《偶作五绝句》也写得非常有“性灵”,也带着童趣,它夸张的写出了梅花的白,白得像雪一样:

偶寻半开梅,闲倚一竿竹。

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

偶寻半开梅,闲倚一竿竹

“偶寻半开梅,闲倚一竿竹”,偶然寻到了一树半开的梅花,非常高兴,倚靠在一竿竹子上欣赏。“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儿童不知道春天已经来临,惊问草怎么现在就绿了。

“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儿童为什么不知道春天来了,稍微想一想,其实是因为梅花像雪,孩子们还以为有积雪呢,还在冬天,草怎么就绿了?有意思吧,表面上看是写儿童的天真烂漫,实际上是写梅花的雪白,那如雪的梅花啊!

古往今来,写梅花似雪的诗句很多。比如,唐代诗人的《张谓》中就有,“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这句很好,但就是有点直白。而这句,“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就含蓄得多。

6. 《苔·白日不到处》

说起袁枚的诗,当然是这首《苔·白日不到处》最有名,因为它已经被编入了学课本。这首诗的意义看起来很浅显,但值得深挖的地方还是比较多的,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在太阳照不到的地方,绿意盎然的春天也恰如其分的来临了。“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那苔花啊,就像米一样小,但它也要像牡丹一样,傲然开放。

一句,“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这里没有太阳,没有条件,就像我们当年的青春时期,是那么的艰难困苦,难道就不成长了吗?难道就不开放了吗?不,青春该来了还是要来,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开放。这不就是我们人生成长的样子吗?

一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牡丹,当然是光彩照人的;苔花,是那么的渺小。但我们不气馁,不放弃,就算是像米粒那样渺小,也要开放,像牡丹一样开放,活出我们自己的精彩。

一首小诗,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内心强大”这么简单,而是经历了艰难困苦的人,对人生的总结。

7. 《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

这首《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着重写漓江的清澈,连用三个比喻,把漓江江水的清澈写得生动活泼:

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

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江到兴安水最清”,先说结论,沿着漓江一路行,当到了兴安以后,漓江水最清澈。然后是连用几个比喻,来说明为什么这样说。“青山簇簇水中生”,青山的倒影在水里一簇一簇的,像是在水中生长的一样。“分明看见青山顶”,我们分明能够看到青山的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而我们的船,像是在青山山顶上航行一样。

“青山簇簇水中生”,是说水非常清澈,水中的倒影栩栩如生;“分明看见青山顶”,是说漓江江水清澈见底;“船在青山顶上行”,诗人在漓江上已经虚实难辨了,进一步强化了漓江的清澈。

总之,这首小诗,写得很有意思.

8. 《十二月十五夜》

这首写雪景的小诗,《十二月十五夜》,也是别具特点,可以说是写出了我们从小时候以来最熟悉的一个生活场景: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这两句是说夜深了,深沉的、急切地更鼓响起来了,渐渐地,行人的声音消失了。“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诗人也要休息了,所以,他吹灭了灯火,却发现窗户更加明亮了,再往窗户外一望,月光照射在雪上,而雪又反射月光,使得大地特别明亮,就像白昼一样。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我们对这个场景特别熟悉,小时候,在很多个冬天下雪的日子,我有时候半夜醒来,看见窗户特别明亮,就一下子从床上跳了起来,以为天亮了,打开门一看,虽然外面如白昼一般,但月亮还挂在天空,很显然还是午夜。

一个好的诗,或文,就是能够把我们内心深处很熟悉但又说不出来的东西说出来,让我们产生共鸣!


上一篇:海外国宝:芝加哥收藏家和博物馆的故事(四):桑尼辰的收藏
下一篇:6700年前敖汉旗红山文化的玉猫,是属于苗族人的造像文字“苗”字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