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历史知识 列表

四字成语

反正要拍照的,还有必要去记住吗

2023-05-06 21:54:18


戒掉手机,在某种意义上
我们在会场听报告的时候,经常会举起手机拍下演讲者的PPT;在网上听讲座的时候,我们会把讲座内容截屏保存或者录制视频存放;我们收集文献的时候,会把搜出来的文章一股脑都下载下来,保存在文件夹里...我硕士毕业的时候,在图书馆看到一本Linux方面的书,觉得非常好,就拿数码相机全部拍了下来,700多页。我们总爱拍拍拍,有时候是怕精彩的内容一闪而过,记不下来;有时候是想事后再回头认真学习一下。

我们常说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两个词。脑力劳动是很耗能量的一个过程,大脑是消耗能量最多的身体器官。据研究,成人大脑所使用的能量为20%,十几岁孩子的大脑则需要消耗大约30%的能量,而新生儿大脑所需的能量约占50%。人类发展过程中,为了减耗,大脑被“设定”成了与其他身体部位一样的模式,以便最大限度地高效处理事情。这就意味着大脑是喜欢“走捷径”的,尤其是在处理记忆时,储存记忆需要消耗能量。

在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让被实验对象听取了一些不同的句子,并让他们在听完每个句子后将其记录在电脑上,然后告诉其中一部分人,电脑会将这些句子储存下来,而告诉另一部分人,之后这些内容会被删除掉。在记录完所有的句子后,让他们试着说出自己记录的内容,相比另一组,被告知“电脑会将这些句子储存下来”的受试者能够记起的句子更少。这是因为,大脑认为反正电脑会把这些信息储存下来,自己无须浪费能量。这个结果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如果电脑可以代替大脑承担一些工作,大脑会觉得“求之不得”。相比储存下来的信息本身,回想它们储存的位置似乎更加轻松一些。如果研究人员要求受试者将每个句子放进一个word文档,分别保存在不同的地方,到了第二天,尽管他们能够记起的句子已经很少,但却能够准确回想起自己将文件保存在了哪里。

回到前面,说到我们爱拍PPT的事,一想到信息会被储存在手机或者电脑上,大脑就更“懒”了。

相比信息本身,大脑更加倾向于记下信息被储存的地方。在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让其中一组受试者拍下美术馆的作品,而让另一组受试者只用眼睛观看。第二天会给他们展示一系列照片,让他们选出自己在美术馆中看到过的作品。实验结果显示,相比拍下照片的一组,没有拍下照片、只用眼睛观看的一组受试者对照片的记忆更深。这与刚才提到的用电脑储存句子文档一样,人们通常不会将拍过照片的东西存放在记忆中。大脑选择了更加“好走的那条路”,它想着,“反正要拍照的,还有必要记住吗?”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只是为了记住电话号码、验证码或其他只用有限次的文字或数字之类的,利用工具记下来没问题,比如翻短信、翻记事本查查东西。但是我们要在这个世界更好地生存下去,或者试图提出一些批判性的问题,或者需要对某个信息进行评判时,我们就需要积累起很多知识。

要真深入地学习一些东西,需要沉思和专注。在目前我们所处的数码时代,深入思考和高度集中似乎是很难实现的。人们更多的是在网上浮躁地快速浏览各种内容,根本没有给予自己好好消化这些信息的机会。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经历:当你在登录某个系统、需要验证码时,请求发出后,你在等待验证码,验证码跳出来了,你会有些紧张,赶紧在嘴里默念,去记住它,生怕它在消失之前你没记住它,虽然我们可以去翻短信再去找到它,但是你又担心返回来的时候,需要输入验证码的这个系统或者APP出现某种莫名其妙的问题。这个时候,你很容易记住这串数字,因为你的紧张大脑感觉到了,它一定会尽心尽力帮你记住它。

大脑是个神奇的东西,当它“发现”你在拍PPT时,它根本就不会去记忆和消化,而我们以为我们在掌控大脑,其实大脑在掌控我们。

你问我前面拍的700多页的Linux那本书看了吗?没看。

所以,我为什么对网课深恶痛绝,对在线辅导班深恶痛绝,特别电脑屏幕前面是个小学生或者中学生的时候。他们的大脑也“深谙”这个道理:反能截屏,我还记个屁啊。看了几本脑科学的书之后,我在想,在线学习效果差,是不是不能全怪小孩子。我儿子上网课就不停截图,学习效果是不好。大脑它很喜欢电子产品那些意想不到的惊喜带来的不断分泌的多巴胺。

电子产品是个害啊,大人都抑制不住不停地去打开手机,愧疚感上来合上,没几秒钟又要去打开,看看有什么消息没;何况是孩子呢。


上一篇:借问图客是哪家,万众遥指郭大侠。
下一篇:大众书局里有我的名字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