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历史知识 列表

四字成语

13兵团调往东北,3个军长很意外:兵团司令黄永胜未一同前往

2023-05-06 21:54:18

作者:胡显达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以美国为首的联军悍然发动朝战,战火一度烧到鸭绿江边。

按照斯大林与罗斯福达成的雅尔塔协定,半岛以三八线为界分治,一边是朝,一边是韩。

美国打着联军的名头入侵半岛,不仅违背了雅尔塔协定,也还严重威胁了新中国东北地区的安全。

对于新中国而言,这是一个不得不慎重应对的外患。在金将军的频频告急之下,出兵援朝,势在必行。

出兵援朝,守护国土,首要的任务是组建军队、选好将帅。在筹划组建东北边防军的会议上,林彪向主席提了一个建议,意思是让15兵团司令邓华与13兵团司令黄永胜对调。

四野林罗首长

按照应急预案,13兵团将作为首批入朝部队的主力。林彪的这一建议,无异于把黄永胜换下,让邓华上。按常规来说,这样的临阵换将是犯了兵家大忌的。与会干部对此颇有议论,莫衷一是。

此时,四野的老政委罗荣桓却赞同林彪的建议,这才促成大家形成共识,支持林彪的临阵换将。

其实,四野部队有很多是林彪过去带过的老部队,邓华和黄永胜也都是林彪的老部下。在调兵选将上,知根知底的林彪是有发言权的。他为什么要犯这个兵家大忌呢?他究竟是怎么考量的?

抗战初期,林彪因被误伤,曾去苏联治病。他对苏联红军的武器装备与作战能力有一定的了解。正是基于这些了解,让他觉得13兵团入朝作战交给邓华更合适一些。

邓华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军事装备等“数据硬实力”上,能与美国军队一较高下的,当时就只有苏联红军了。志愿军要与美军对垒,苏联红军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系。

作为自己倚重的一员战将,林彪对邓华的作战风格十分了解。他认为,邓华更适合担任出兵援朝主力部队的军事指挥员。因为邓华具有大局意识,擅长从全局角度灵活处理一切突发问题。与邓华相比,黄永胜敢于打硬仗,能够将上级的命令执行到底,但强悍有余,灵活不足。

与美军作战,少不了会遇到很多前所未有的突发情况。作为前线指挥员,必须能够独立面对战场复杂局面,关键时刻有主见、能从全局角度考虑应对方案。

从这一点看,林彪推荐邓华担任13兵团指挥员,确实是有道理的,邓华也是很合适的人选。

邓华的这些才能,早在1947年林彪挥师鏖战四平的那段时间,就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并让林彪念念不忘。

鏖战四平时,林彪的主要对手是蒋氏的嫡系爱将陈明仁。当时,邓华经过对陈明仁以往作战风格的分析研判,认为四平的守军大约3万多人,建议林总增派一个纵队的兵力猛攻四平,然后再以逸待劳,迎击从沈阳赶来增援的敌人。

在四平守军兵力的研判上,林彪对邓华的分析数据当时还不以为然,仍坚持自己原先的判断,四平城内的敌军大约2万多人,不需要另外增派兵力加强攻城力量。

林彪没有采纳邓华建议,在四平与陈明仁打得天昏地暗,僵持不下。等到沈阳的援军一来,我攻城部队被其前后夹击,折损8000多人,不得不撤走,另寻战机。

对四平久攻不下,我军吃了兵力不足的大亏。事后林彪了解到,四平城内的守军兵力与邓华的研判情况大体吻合。如果能够采纳邓华的增兵攻城方案,与陈明仁对决的结局很可能是另一番局面。我军首先用优势兵力拿下四平,然后依托四平城防和四周要塞,迎战从沈阳一路风尘仆仆赶来的敌人援兵。这样,就可以避免困顿于坚城之下,而被敌人前后夹击、不得不撤走的局面。此战,林彪在检讨攻城兵力不足而失利的同时,也对邓华分析研判作战对手及其战争全局的才华印象深刻。

另外,邓华作为林彪麾下最能打仗的猛将之一,在1947年春林彪率军全线向哈尔滨撤退、杜聿明的5个军在后面穷追不舍的时候,巧妙设计了一个口袋阵,一口吃掉那个曾号称赵子龙师的整编第25师,打得杜聿明大惊失色,不再敢挥师北上了。

林彪在推荐出兵援朝的军事指挥员时,邓华的这些才干起到重要的作用。

基于地缘上的原因,总理在会上建议,出兵援朝的部队最好就近使用四野的老部队,他们长期在东北作战,能够很快适应战场的地理气候与作战环境。

林彪极为赞同这一考虑,与会的其他人员也都认为,四野部队入朝作战较为合适。

会议决定,从中南军区调遣四野部队组成东北边防军,13兵团率先赶赴东北进行布防,以应对美军侵朝的突发情况。

经主席批准后,13兵团的38、39、40军开奔赴辽宁的安东、凤城、辽阳等地,集结待命。

13兵团在四野的序列中,属于战斗力最强的一个兵团,兵团司令员是黄永胜。在38军的梁兴初、39军的吴信泉、40军的温玉成奉令率军开赴东北的时候,却十分意外,他们的首长黄永胜没有同前往。

当然,梁兴初、吴信泉、温玉成等13兵团的军级干部,对15兵团司令邓华的才干也是钦佩有加的。邓华被任命为他们的上级,并不需要多少磨合。

后来邓华作为志司分管作战指挥的第副司令员,到了战场全局在胸,不辱使命。他亲临一线勘察地形,摸清敌情,提供方案,协助彭总指挥志愿军对敌作战。

在美军不堪回首的上甘岭战役中,邓华通过敌我态势和实力对比分析,认为志愿军必须通过坑道战术进行阵地防御,才能不断消耗美军的实力和火力优势,然后再通过这种阵地防御的韧性逐渐转败为胜。

在火力压制方面,美军的飞机、坦克、大炮可以轮番上阵,也可以火力延伸、有序对接的形式,持续压制志愿军的步兵冲锋与火力反击。然而,志愿军依托坑道坚守的阵地防御,以其巧妙的反斜面峰腰设计,让美军的炮弹掠头而过,白打了。美军被邓华的这个战术逼得歇斯底里、丧心病狂,不计其数地向上甘岭倾泻火力。此役,4万志愿军将士与6万美军血战43天,以伤亡近万人的代价,歼敌2.5万。

美军在弹丸之地,挥霍了190多万发炮弹,5000多枚航空炸弹,最终溃败而逃。上甘岭成了美国人心中名副其实的“伤心岭”。

邓华以他卓越的军事才干,协助彭总指挥志愿军部队,战胜了不可一世的麦克阿瑟、李奇微、克拉克等美军将领,以实际的战绩表明,当初的“临阵换将”是正确的。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举报评论 25宋光蛮33

个性太强,他干不明白这些事,但是,永胜是勇将

·2021年12月05日我们56

也许不换黄永胜,战果更大也未可知

·2021年12月04日子小先生抬头纹爸爸12

邓华也是纵队司令员升任四野兵团司令员第一人,也是很正常的选择,

·2021年12月07日

上一篇:〔南黄钟•画眉上海棠〕壬寅年七夕咏牛女
下一篇:〔双调快活年〕观风寨畲族人脱贫致富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