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历史知识 列表

四字成语

帝王待臣之道对王朝有什么影响?

2023-05-06 21:54:18

作者:闲客

(刘邦)

在中国历史上,草根出身王与贵族出身的帝王,打下江山后,对待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态度是截然不同的。有的厚待,授之重权,赐以爵位;有的则过河拆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灭,忠臣亡。”

(一)敌国灭,忠臣亡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先封再夺,杀韩信,醢彭越,诛英布,灭臧茶。萧何自污以存,张良闭门不出,方得有善终。又与诸臣斩白马而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讨之。”其性之刻薄寡恩,由此可见。曾经随他起事的诸将或有谋反,或有叛逃外族,都是因为失去了安全感。诸将轮着杀,明日到我家,谁也受不了。

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初,大赏手下诸将,让他们分享创业的红利,将立下汗马功劳的李善长、徐达、常遇春、冯胜等人封为国公。

之后,又追封胡大海、丁德兴、冯国用等人。手下众将臣一看,这个主子感恩图报,是个厚道人,我们的付出有回报,值得效忠。

可江山稳固后,朱元璋便图穷匕现,先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丞相胡惟庸,尽屠三族其党羽,连带诛戮的达一万五千多人。

接着,以与胡惟庸“交通谋反”之罪,将建立明朝功劳最大的文臣、儿女亲家李善长赐死,家属连坐被杀者达七十余人,受到株连被杀的显官达贵超过三万。

之后,朱元璋又以谋反之罪将蓝玉、傅友德等人处死,受此案株连被杀的高官超过两万五千人。其他重臣宋濂、刘基、徐达等人,皆未能善终,其性之凉薄,超过历史上任何创业君主。

(二)敌国灭,忠臣亦可以不亡

始皇帝平定六国,一统华夏。李信伐楚时,被项燕所败,二十万军队溃不成军,七名都尉被杀,仍没有给他太大的处分,只是剥夺了他独立领军的机会。后来又让他跟随王贲灭燕、灭齐。统一天下后,未杀一良将,未斫一功臣。至于胡亥非法上位,胡乱折腾江山,二世而亡,则又当别论了。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逼得吴王夫差蒙面自尽。跟他混了很久的范蠡认为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同享福,遂泛舟五湖,成就陶朱之名。离开后,他写信劝告好友文种,文种不以为然,认为我们为越国灭吴做了那么大的贡献,现在正是摘桃子的时候,怎么能离开?他高估计了人性,付出了被赐死的代价。

作为功臣,想必都愿意跟从始皇帝,而不是越王。没有人愿意冒着灭门的风险创业,浴血奋斗一辈子,功成之日反成殒命之时。一时的杀戮,失去的是将士们舍命报国的决心,向后世传递为国者未必好报的宿命。

(三)草根的不自信

历史评论一般都说,功高震主,怕对江山造成威胁。但善待功臣者,国未必不安;屠戮功臣者,国家亦未必宁。历史浩荡而行,从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谋一世者不足谋一时,就如同墨菲定律所揭示的:你怕什么发生,它一定会发生。

高祖之后,然而天下未有安定,匈奴寇边,刘邦去讨伐,遂有白登之围。后来,刘邦回老家沛县,为什么会高唱“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他死后,先有吕氏专权,后有七王之乱,如若不是有文景两帝的忍辱负重,实施黄老之治的政策,施恩百姓,积累财富,纵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也难有大的作为。即使如此,刘彻也折腾光了祖父、父亲积累几十年的财富。

为什么在打天下时,帝王们知人善任,唯恐天下英才不能尽入彀中。天下安稳之后,则卸磨杀驴,挥起手中的屠刀,砍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问题何在?恐怕就是内心的不自信。

在心理学上,不自信是一种自我否定,低估自己能力的一种行为,是人的性格缺陷。在汉高祖列传中,刘邦说了一段在历史上有名的话,后人将其称为君臣和谐的典范。

大意是运筹算计、谋划天下,我不如张良;安抚百姓、管理天下,我不如萧何;统率大军,攻伐天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才中的人才,我能够使用他们,因此我能获得天下。

用一句话概括:我除了忽悠拉关系,干什么都不行。

草根之时,刘邦就是赌徒心理,输了,反正自己什么都没有,无所谓;赢了,则白捡天下,都是忽悠手下干的。因此能知人善任,大胆放权,让人为其死心踏地卖命。刘邦让韩信羸弱之兵征魏、赵、燕、齐,抢到,我的地盘增加了;抢不到,那些地盘反正不是我的,我也没有什么失去。

当上了皇帝后,突然间,阶级斗争变成了内部矛盾,就像一个穷人,以前什么也没有,现在得了一块金砖,就怕别人再将自己的东西抢走,睡觉都搂在怀中,别说亲戚看,儿子都不行。

(赵匡胤)

草根出身的创业者,深知自己得天下的不易,即位之后容易疑神疑鬼,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任何有可能成为威胁都当成敌人。不自信的人,面对问题不是解决,而往往是逃避,在消极的心态下,唯一的手段就是大开杀戮,将其直接消除,以后就不用面对了。

功勋之臣,有带兵的经验,在兵将中有影响力,对王朝威胁更大,那就先除之。还说韩信,灭赵、魏、燕、齐后,垓下之战,十面埋伏,逼得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刘邦登基后,把他从齐王变为楚王,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贬为淮阴侯,再后,吕后使计诛杀之。

赵匡胤,天下未定,便杯酒释兵权,以防权将,不过还有点人性,没有把人死里整,只是剥夺了他们的权力,仍能安享富贵。宋朝立国的政策,崇文抑武,宋时的文化繁华,达到历史鼎盛;国防薄弱,被欺负得也达到极致。

大小国家都能把他摁到地上踹,先有辽国的澶渊之盟,金国的靖康之耻,即使是西夏小国,也打得他输绢纳贡。

南宋时,岳飞力主抗金,国家还没有统一,便被以“莫须有”的罪名为谋害,从此,农耕民族再也未能战胜游牧民族,百年之后,蒙古灭宋,崖山之痛,中华文化几乎灭绝。这都是不自信的君主,用不成熟的手段去统治国家,给国家和子孙带来的严重后患。

(宋高宗)

朱元璋是对其子孙的不自信。他怕子孙能力不强,众将臣难以掌控,于是对功臣一次次举起了屠刀。儿子朱标曾劝告朱元璋:陛下**过多,恐有伤和气。朱元璋说:我现在**,是帮你消除隐患,以后你当皇帝就省心了。

朱标病死后,朱元璋担心皇太孙朱允炆太年轻,手段和能力不行,又没有拿得出手的政绩,那些骄臣悍将不听指挥,再来一次“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一不做二不休,大开杀戒,把一切可能危及朱家王朝的潜在势力通通铲除。

朱元璋只怕没想到,他刚咽气,四儿子朱棣主便举起靖难的大旗,夺了孙子朱允炆的帝位。如果地下有知,恐怕会气得跳起来吧。北方,先有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又有女真兴起,所谓征讨,不过一次次往那里送人头,让其越打疆域越大;东南,海盗遍地,倭贼横行,国家一直疲于奔命。最后,国家如破败的房屋,不堪重负,轰然倒塌,末代皇帝崇祯自吊于煤山。

不自信的开国君主,其王朝也必将不自信。

(刘秀)

开国君主如守财奴,他的子孙命运也摆脱不了窠臼。自信的开国君主,其王朝也必将为中华民族带来荣耀。贵族出身的帝王,从小锦衣玉食,接受良好的教育,心理上更自信,同样对待一块金砖,得失执念不深,平和对待,有点接近哲学上两面性看待问题的思想。天下如鹿,我有能力夺下来,也能守住。对于良臣骁将,打天下我能用之,守天下我亦能驾驭。只要定好制度,一切依规而行,则无不安。

光武帝刘秀也是历史上少有的仁慈之主,终其一生未杀一名功臣,君臣相得皆安。称帝后,对众功臣贵戚赐以爵位田宅、高官厚禄,感谢他们对建立汉朝的付出。他的子孙追感前世功臣, 用图画开国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显示不是忘恩之人。

东汉时,虽然内部权力斗争激烈,对外一直是吊打。历史上外戚窦宪风评不高,掌权后仍亲自统率大军,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和金微山,在燕然山“刻石勒功”,迫使匈奴西迁,跑到了欧洲,成了现在的匈牙利。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善待辅佐他的大臣可以说是历史表率,对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李靖、敬德等人,封之于爵位,赐之于田产,赋之于重权,结为儿女亲家的更多。晚年,又学刘秀,将二十四位功勋之臣的画像安置在凌烟阁,让其子孙牢记,吃水不忘挖井人。

我以国士待人,人以国士报我。

大臣们感恩效命,同心协力,将唐帝国打造得国富民强,四夷臣服,?疆域东起日本海、西到咸海、南至安南、北逾贝加尔湖,空前辽阔。

自信的民族才会强大,自信的王朝才会长远、强盛。不自信的帝王,鼠肚鸡肠、目光短浅,纵使杀尽天下英才,其王朝岂能久安乎?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上一篇:1939年特务暗杀彭德怀,危急关头陌生女子透露消息,救彭一命
下一篇:阿赖耶识:乾隆的爱好——给别人翻案,打爱新觉罗家的脸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