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古典文学 列表

四字成语

南山空同~经典语录~学习笔记分享 二


我相信,每一个生灵,都潜藏着一个心灵的明灯,它用和美做灯油,德行做引线,智慧做灯花,言行如一做灯基,照亮自己,指引他人。让智慧、和美、德行在世间广为普施,知言易行,明心易体,不为诸般心境烦恼所苦,减免诸般身体伤痛,得来自在性情,尽享现世之乐。 ——摘自——知学院众知院第六届开学致词(南山空同)
接着上一篇继续学习,
学习笔记:关键词 得来自在性情,尽享现世之乐
首先了解这世间,人们需要“遵道而行”,方能获得自在性情,尽享现世之乐,根据老师说,道,是指一切规律,具体是指三个方面的规律:一是天道,自然规律,二是人道(人伦),就是人性规律,三是地脉,社会规律。 古人观天象,察地理,识人性,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世间规律(道),并按规律办事,这样能尽享现世之乐。 得:得之无道,用之无度,谓之贪,是非不明,无聪不慧,谓之痴。人非生而贪、痴,七情遇三神,合而不一,则生执念————摘自雁度《知》 动生吉凶,静纳祸福,有得有失,试想,我们来到这个世上,或许能从世上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拥有各种权、名、利、财、色、物。。。然而人死之后,又能留下什么?那是真正的”得“吗?并非说钱财名利不重要,而是不能过度贪婪,凡事有个度,在正常需要的度内,那是正得正需,如果挥霍无度,为了拿到十颗熊胆,仅仅为泡一斤酒,残害数十个熊生命,只为一口熊胆酒。那样不符合自然规律,不懂得尊重生命,违背规律。有人为了吃上生猴脑,采用非常残忍手段,残害无数生命。为了一己之私,吃一顿鱼白及鱼须,牺牲无数条活生生的鱼命,有人连与幼苗都吃,他却不知道一盘鱼幼苗以牺牲数千万个生命为代价。人,要有良心,有良知,恪守良知。在没有良知的情况下所”得“到的,那样不能获得自在性情,更不能享现世之乐。 敬畏生命(尊重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尊怜惜他物的生命);尊重人情人性,尊重自然规律(知道什么季节干干什么);尊重得失之道(不曲是非之本,不移善恶之根)。 得:得者,有所获也. 人无所得,难享现世之乐。人有二得,一曰体得(要有健康的身体),一曰心得(要有健康的心态,有良知,心主神明,言者,心之声也)。 得失之道,得与失,如阴阳二相(相生相化相克相助相耗相泄)诸般吉凶,外观为得失,内存于祸福,福祸相依,五行为常。就好比一个人,突然获得诸多财物,随之而来的是担心有人加害于己,如何防范的诸多问题,甚至夜不能睡,眠不踏实,惶恐困扰随之而来。 明心静性, 位高而不恋;权重而不倚;财多而不迷.知进而退,退而思进,来回往复,其乐自现。
来:大道之行,阴阳化合,有生有死,有聚有散,有来有去。悉如我闻,世间诸般事物,犹如花冠,聚少散多,又如朝露,转眼已失芳华————摘自雁度《知》 然而这个世界上,沈多人都喜欢”来“,不喜欢”去“,喜欢”得“,不喜欢”失“,然而,来去得失,聚散离失,本是人之常情,是世间规律, 然人之心性,若有所得,得之日久,久则生情,七情盛而生执念,执(念者、贪,痴、妄也),其妄者,乱也。乱者有三,乱行(行为上过份强求拥有);乱目(不能识记阴阳之道);乱神(扰乱心神)。即有所乱,如何可尽享现世之乐? 来到这世上,性卫生要符合自然规律,了解人生规律,认识社会规律,懂得阴阳之道,得失之道,来去之道,内心安稳,心安神定,身松意静,凡事尽力所为,珍惜当下,享受过程的美好,其他不必刻意强求,顺其自然,怒吕争取,相信美好。不管做任何事,和任何人相处,都只要在这段路上尽力所为,无所愧疚,便可以了,对朋友无愧,对己疚,对人生无憾,问心无愧。很多人都在”等“字上丢掉了很多,凡事都说 等 来 的时候再去,却不知,很多光阴都浪费在等(等我玩完这局游戏再学习。。。。等我看完电影再去执行。。。等我有钱了再去孝顺。。。等我有车有房再去钓鱼享受。。。。等我。。。再。。。),错失了很多重要美好体验,没能尽享现世之乐。 若想得来自在性情,尽享现世之乐。需日思省乎己,去妄存慧,明心静性,不妄不迷。   送一句话给大家:”为世之人,明理者众,证行者寡.,言之灼灼,行之稀稀。故修持之道,需有修有持,一念一行一思,均为修持。大道至简,简而能全,易则能通,简易者,言行思如一也“————摘自雁度《知》。是的,者世上,懂道理的人何其多,么个人都言之有理,夸夸其谈,而落实到实际行动的少之又少,认真去实践的事并不多,凡有一个心念或想法,就要立即行动,落实,让思想和行动,心念保持在一个专注范围,专注当下,专注眼前,享受没一个过程,都是修持,想认识大的规律,都要从简单的事情开始着手。大道至简,简而能全,简者,能刻能画,能读能写,简者,既容万物,又化万物,全也。心于物之初,混而为一,无形无性,后为识别,自生其意,自化其形。心安神静,心定神闲,安神生慧意,关键是心安,先言行如一,内在合一,实心做事,有劳而作,言行如一,心安意自在。
自在:自在有三,意识自在、言语自在、身自在。言者,心之声也,心有声而得发者,言自在也;身健心安意自在;身性自在,身自在者,选择之权利也。 首先修言,一个人的语言恰恰是他内心的表现,如果自己还没听清事情的具体情况,便随意的添加编造,四处传播,断章取义大肆评说,不顾及是否属实。如若,一个人虚妄之言或迫于形势或随口而来,本为易事,然为填补此虚妄,常需再造诸多虚妄以陈,如此应付,何来自在。,此时我正在思考要要不要继续写下去,会不会可能会对南山空同老师本意的曲解,此时我很矛盾的。我的理解不一定是对的,我所理解的所分享的一切仅供参考而已。 身性自在,身自在者,选择之权利也。 一个人一旦没有了选择权,比奴隶还悲催,一个人一旦没有了选择权,人身就不会过得自在,甚至会绝望,例如近期 冠 状 疫 情 期间你被关在家里不能出来,别说关你十年,估计关你一年不出来,你就会疯掉,你没有选择权,你每天被关在家里,虽说要吃的会有人送来,但你没有选择权,你没有安全感,虽有有电视机给你看,有家人陪伴,但你还是想办法尽快离开,大部分人被关在家里才一个月不出门,心里憋得慌,这就那段时间自己没有了选择权,身性不自在。但如果同样是自己的家里,如果是自己主动选择一个月呆在家里陪伴家人一个月,看看电视,享受家庭温馨,心态就不一样,因为他自己明白自己随时有选择出来的机会。但是如果一个人选择权太多,会面临怎么样的情况呢?如果选择权过多,易生贪执,执则性迷。迷而难择,犹如有绳索束腰绊脚,如何尽享现世之乐,例如一个美女,追随她的人很多,面对很多同样优秀的帅哥来表白,她往往不知道如何回答,答应了这个又怕失去了另一个,选择浪漫的帅哥有担心失去可靠的暖闹,选择持家型的男人有担心失去很多幽默型的异性,无法选择。容易都选择,都要,都不得罪,易生贪,最后迷失判断的理性,一番尝试过后,渐渐看清,说,男人都是好色的,最后还是觉得较丑的靠得住,一番比较过后,选择长相一般般的人结婚,历史证明,这样选择权很多,造就很多悲催故事,结局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的故事不断重演。 性:性者,质也。 质有阴阳,阳化为气,阴合为形,天气为阳,地气为阴(个人感悟:先天八卦以阳为气,阴成形为基础演变,为体,天地定极,以乾坤为南北,以大宇宙信息能量为主,后天八卦为用,以时间空间方位为主,适用于小宇宙小环境,此感悟不一定为真,仅供参考而已),然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人之阳阴者,外为阳,内为阴,人气为阴,质为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以人而言,受天气(主指寒暑、阴阳化合、不宜等同于平时所说的天气)、地气(地理为人所感者),人气{性(身体)情(七情)为己所感者}间的五行生化,于其“性”必有损益。故,修持之道中,持者,知道而用,法于阴阳,了观五行,和于术数,气形相应,和其道,应其变,应而顺,顺则通,通则善性,善性则有疾无病,有病化疾————摘自雁度《知》。阴阳化合,上下有位,五行有常,动生吉凶,静纳祸福。气有增减,形有盛衰,损益相从。人有阴阳,阳化为气,阴合为形,为气者,心之所发,在外为气,在内为精.精纳于心,存之日久,化之为情,为形者,五藏六腑。形气相感,而生变————摘自雁度《知》。 明心方能净性,虚志方能淡定,消贪弱念,无有妄思,则心安而不躁,意闲而神逸,气从而形顺,不为性质害————摘自雁度《知》。
例如,古人想了解一颗植物的药性,首先先了解这个植物的”性“,是寒性还是热性,来判断其性阴阳性含量。再看看其味的五行属性,甘味、苦味、酸味、辛味、咸味。其中甘味属土入脾、苦味属火,入心(小肠)、酸味属木,入肝(胆)、辛味属金,入肺(大肠),咸味属水,入肾(膀胱)。然后再根据植物的特性及五行属性来对应不同节气不同属性草草相配,才称之为药,现在大多直接叫草药。人也有不同的性格、性情、不同属性,从出生那一刻开始,便携带宇宙不同属性频率的能量,古人一般用四柱八字来解读这个人的原始属性,也是通过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合而成,每个干支有自己的五行属性,但后天属性也是可以自己改变的,先天性格固然重要,但后天也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培养更好的性格。明心方能净性,虚志方能淡定,消贪弱念,无有妄思,则心安而不躁,意闲而神逸,气从而形顺,不为性质害。人们生活在世界之上,贪、痴、妄之念越重,越容易生出喜怒忧思恐,这些气(能量场)存在愈久,堆积得愈多,就越是容易和人的形体所感应,因此,以至阴阳失调,无中生有,有疾化病。一个人生了病,最初可能病的只是形,但病得久了,形气都有了感应,要治的,便不再只是“性”,而是还有“情”了。 因此,谈到修持之道,修和持是需并重的,修为阳为气,持为阴为形,形气相感,五行为常。 情:人之灵气,得之于外,存之于内,在外为气,在内为精。精纳于心,存之日久,化之为情。人心有七眼,谓之七情,七情盛而生执念,七情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眼皆通,难生灵性,七眼皆塞,难见灵性,情以精、气、神(血)三神为媒,经七眼,得生灵性。 最说不完道不明的也就是者情字,人有七情,又生灵性与执念,方生出万般喜悲,而形气相感,又化疾成病、化病为疾。身心俱苦,此般疾苦,非名利之药可医,得戒贪消痴消痴、养德疗心。方可得来自在性情,尽享现世之乐。

上一篇:冯君 | ​从此家乡我为客
下一篇:《中暑》:困住我们的不是嘴,而是心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