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古典文学 列表

四字成语

【文化宁海】应芳芳 | 回望成衣社

2023-05-06 21:55:15

回望成衣社

作者:应芳芳

拆迁前的成衣社旧址

宁海因独特的地理环境,自古以来都出手艺人,号称五匠之乡:木匠、泥水匠、漆匠、石匠、篾匠,闻名遐迩。除了五匠,还有铁匠、鞋匠、钟表匠、裁缝、绷花、酿酒……全凭一双手勤劳致富。

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代初期,政府对农工商(包括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一化三改造,由城关23名铁器手工业者组成的城关铁器合作社,成为我县第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绷花社(宁海人将刺绣称作绷花)、草席社、水作社等相继成立。1955年,由散落在城关各处的裁缝师傅组成的成衣合作社,也在此期间应运而生,简称成衣社,也叫裁缝社、服装社,选址在三隍堂,是解放路口一栋三层连带二层楼的街面房。

当时的成衣社集中了城关最好的裁缝师傅,技术不好的不要,农业户口的不收,能进成衣社的都是响当当的红帮裁缝:刘公亮、汪根生、厉天艮,甚至有抗战前自日本学成归来、又在上海吸纳红帮裁缝的精髓、会讲一口流利日语的钱胜华。还有在桃源桥开裁缝店的尤氏三兄弟才恩,谢恩,欢恩,而跛脚柄富则是尤才恩的徒弟。时任厂长王书常,副厂长童忠诚,会计杨菊凤。这样一支强手联盟的队伍,在当时宁海县街红极一时。旧时学裁缝不比如今,跟师一年甚至八个月就囫囵着出去开张营业。红帮裁缝三年学徒一年伴做,一丝不苟,练就一手热水中捞针、牛皮上拔针的运针速度和力度。成衣社里的厉天艮师傅就是,十三四岁自家乡东阳去上海拜师红帮裁缝,满师后伴做四年,后因抗日战争爆发,离开上海几经周折逃生到慈溪,1944年辗转到宁海,终于落脚在解放路墈头下,与妻张罗了一爿裁缝店。成衣社成立时,他响应号召与妻女先后加入。

成衣社旧址

成衣社是开张起来了,生意却并不红火。刚从战争中走出来的新中国,商品供应十分匮乏,开始历时38年的凭票供应时期,票类繁多到生活必需品的方方面面,城镇居民每人每年只能分到一丈四布票,而当时的布匹门幅只九十公分,一般人一件上衣需7.5市尺,单裤6.5市尺,买了毛巾内衣被单等必需品后,剩下的做一条单裤都不够了。棉农在完成上交定额后,超额部分可以兑换布票,得以购买涉及到布类的诸多生活必需品。至于没有票券的黑户,为了保暖,甚至去废品收购站购买旧麻袋,染黑了做裤子。所以五六十年代,能做一件衣裳是相当了不得的事。好不容易做了件衣裳,也是大的穿了小的穿,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补丁叠补丁地穿上很多年。因此就有了修补工的营生,我的外公就是。

五十年代初期,我的外公外婆从上海来到宁海定居时带来了一辆缝纫机,在家门口的三隍堂路边专门替人修补衣服,补一件衣服收一角钱。成衣社门口倾倒出来的碎布片,全被拾掇着补破洞、纳鞋底了。六零年,他们被招工进成衣社,同时进的还有厉天艮师傅的大女儿17岁的厉鸣、厂长王书常15岁的女儿王月清,最小的叫叶翠芳,才13岁,跟在他父亲身边学撬裤脚边、拱袖笼等手工。范行森去世后,他的侄儿范建军被安排进去学做机修。他们这批招工后,成衣社在十几年时间里没再招过人。

裁缝好做,四七难熬。夏季里正经活不多,只能做上山袜这样的小件,有一阵子成衣社甚至加工螺丝钉,以维持生计。熬过了淡季,下半年的旺季到了,才开始赶结婚的、过冬的衣服。也没有特别时新的款式与花色,旗袍西服被冷落,五六十年代以后的中国服饰装扮简单到老三色老三样:蓝绿灰,中山装,军便装,人民装。结婚也这么穿,仅在胸前别一朵大红花。一直到七十年代末,服装款式和颜色并无太大变化:不分性别、年龄、季节、阶层,军便服一统天下。所以成衣社里做的最多的便是中山装:卡其布,直翻领,五个扣子,四个贴袋,有袋盖。工钱四角。至于男裤要二角五分,男衬衫也是。女裤工钱稍便宜,一角八分。成衣社里的车工速度快的,加上夜班,一天能做一套,得六角五分工钱。别看才六角五分,纵使厉天艮这样的大师傅一个月也就三十元工资,普通车工24元,人均生活费8元。

五六年之前,成衣社做的女性服装以列宁装为主,大翻领,双排扣,左右两个斜挖袋,也是用斜纹卡其布制作,有单衣也有棉衣,虽然也是蓝绿灰三色,但因为有腰带而显得很精神。列宁装原是苏联特有的男装款式,引入中国后成了中国进步女性的时装,表袋上别两支钢笔,与男性的中山装一起,一度成为机关干部的典型服饰。一直到中国与苏联断交,列宁装才退出历史舞台,被两用衫和军便服取代。

网络图片

精炼简便又大方的中山装流行时间就长了。自1919年由孙中山与上海亨利服装店设计的第一套中山装开始,许多国家领导人如: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都常穿中山装,人民群众也以穿中山装来表达对新时代的欢迎。所以中山装又叫:毛装、人民装。很长一段时间,中山装被作为国家正式礼服,在出席重大活动中国家领导人的穿着。

在缺衣少穿的时期,结实耐穿为第一要素。卡其布质地紧密,手感厚实,是五六十年代最为常见的面料,连同布票四五角一尺。后来有了灯芯绒布,是那时候最高档最时髦的布料,连同布票要六角一尺,堪比现在的羊绒面料,属于高档货,种田地的农民是舍不得穿的,普通收入的也舍不得买,只有收入中高档的才有条件穿灯芯绒衣服。至于华达尼,三四十块钱一米,一件衣服要两米六,寻常百姓是想也不敢想的。大纹细布就属于劳动人民的布料了,又粗又厚耐磨又便宜,做成对襟圆领小布衫,穿上两三年,洗得发白了也就破了,可哪里破了补哪里,才舍不得丢了。

的确良的出现,是在七十年代以后了,那是顶顶时髦的面料,光滑细腻又柔软,就似八十年代出现的乔其纱衬衫一样,拥有一件的确良衬衫,是那个年代父辈们的追求。一有新的花色出现,百货公司隔壁的棉百经营部,自是挽亲托眷人头攒动。

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有一种农村妇女手工织就的老土布,四处流行。宁海前横村庄对面毛屿港,六十年代有三北人过来开荒种植棉花,就把他们本土特有的手织老土布工艺一并带了过来。南门村有一金老伯,六十年代末曾在前横帮人拉石头挣钱,主人家与他投缘,送了他一条老土布长裤,手工缝制,又暖又厚,穿了很多年。

缝纫机的出现无疑将女性从手工劳作中解放了出来,而将裁缝师傅请回家,为全家老小做一身衣裳,是很多人辛苦劳作一长年才能实现的梦想,举家老小量体裁衣的过程,是跟过年一般隆重的大事,自是好吃好喝的款待着。成衣社里的师傅收了订单,搬了缝纫机落家做上三五天,一天一块二的工钱,回到成衣社上交了工钱,依旧拿按月工资。农村里也有零星的小裁缝落家做衣裳,那工艺是没法跟成衣社的大师傅比的。

七二年开始,组建成衣社的老一批红帮裁缝已渐年迈,相继退休,而他们带出来的新一批接班人开始成为成衣社的主力军,如厂长陈杰、裁剪叶美娟、俞子建,他们组成了成衣社新一代的裁缝师傅。七三年到七五年间,因陆续接手一批中百公司的针织内衣单子,成衣社一分为二成两个厂:服装厂和针织厂。成衣社开始大批招人,以回城的下放青年居多。我母亲也在此时从乡村返回县城顶了我外公的职,我姨娘则顶了我外婆的,与厉鸣她们一起,被分去了建造在南门外黄土岭的“宁海针织厂”。陈旧的手动缝纫机,也在此时全部换上了电动缝纫车。厂长陈杰从上海请来了他红帮裁缝出身的父亲,带来了大都市标准化、自动化、系列化的生产线。成衣社小小的一栋楼满足不了发展起来的生产需要,在东门南蔡家巷借了东方社屋五六间作车间,流水线加工服装,两年后搬去成衣社。八十年代中,因愈发扩大的生产规模,服装厂搬去了大弯塘,成立了服装总厂,成衣社则作为个人加工点、零售部。

网络图片

而此时,全面改革开放的春风打开了国门,各式各样的服装扑面而来,人们结束了遮羞保暖为主的服饰需求,追求美观和个性。工商局在小北门路,还有蒲湖,纷纷架起钢棚出租给个体户。顿时卖服装和饰品的、布料和辅料的,还有一间紧挨一间的定制店,如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桃源路上也开起了个体服装店,水产大楼无疑是领头军,二楼的服装摊位前人来人往很是热闹。随着布票的取缔,超短裙、踏脚裤、蝙蝠衫各式奇装异服随着双卡录音机里的迪斯科舞曲缤纷面世,成了时髦青年最为钟爱的流行装。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则刮了好长一阵子红裙子风;而25集香港电视连续剧《上海滩》中佩戴蛤蟆镜身着风衣的许文强,则给中国大地刮起了墨镜风衣流行风。与此同时,雅戈尔、培罗成、罗蒙、杉杉等品牌西服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重新穿上西服的男士,都不舍得去除袖口上的商标,成了街头一道特别的风景。

1993年,凭票供应的年代彻底划上了句号。1994年,服装厂与针织厂宣布倒闭。成衣社转租他用。取而代之的大大小小的私营服装厂与私人订制店遍地开花,大商场及各品牌专卖,从精品商场到太平洋百货;从西子国际到桃源广场;从上海广州到法国巴黎、意大利米兰等世界顶级时装发布会,引领着时尚潮流、把握着时尚脉搏。卡其布、的确良退出了历史舞台,老土布作了古董成了收藏品,羽绒服、羊绒大衣以绝对优势取代了笨重的棉袄、华达尼。真丝、苎麻、羊绒、貂绒、香云纱、蕾丝……各种服装面料层出不穷华丽登场。服装已不仅仅是服装,而是潮流,是个性,是时尚。裁缝师傅也不仅仅是裁缝师傅,而是引领着时尚潮流的王新元、吴海燕、张肇达;是为大明星设计服装的马可;是给春晚设计服饰的郭培;是走上2019伦敦时装周的张卉山、是融合宁波传统非遗工艺金银彩绣的红帮新秀——傅文洁。

从一百年前的第一辆缝纫机,到红帮裁缝,再到如今的私人订制、品牌专卖,服装反应着千年衣冠王国的风姿,承载着一段段厚重的历史记忆,展现着个性的审美意识,和日新月异的时尚元素。而三隍堂上的成衣社,则是见证了解放后老城人们三十八年的服装史。

作者:应芳芳

笔名阿紫,七零后,宁波市作协会员,曾出版个人文集《那些不曾忘却的》。

图片 | 作者提供

审核 | 浩海紫烟

本期编辑 | 平安

文化宁海题字 | 无禅

文化工作室出品


上一篇:陈承豹 | 合时代之道的老夫子——怀念柴时道先生
下一篇:【文化宁海】章麒 | 在图书馆遐想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