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是24节气中第20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其时间点是在每年公历的12月22日前后,而今年的小雪节气就是在12月22日,农历的十月二十九日(这周的星期二)。
也就是说马上就要迎来小雪节气了,那“小雪”到底是什么意思?小雪节气下雪才好吗?小雪下雪又有什么说法呢?针对这些疑问,今天一次性来说清楚。
小雪节气的含义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耕时代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通过观察天体运行,了解到的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对指导农耕生产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作用。
古人是以“四立法”划分四季,立冬节气以后就是冬季了,因此小雪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240°时就进入小雪节气了。
但是关于小雪节气,现在很多的年轻人对其有误解,认为到了小雪节气的时候就会开始下小雪了,而到了大雪节气就会下大雪了。也就是说把小雪节气和气候现象的下小雪划上了等号,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小雪节气的记载如下:“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意思是说到了这个节气的时候,如果天上下雨了,但因为比较寒冷的原因,它就会凝结成为雪,但这个时候寒气还不够猛,因此所下的就是小雪,因而称之为“小雪”。
实际上小雪节气的意思和气候上所说的形容雪的大小是有所不同的,小雪是反映降水与气温的节气,它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
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但由于这个节气期间的气候寒未深且降水也不是太大,因此古人就用“小雪”来比喻这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
在小雪节气的时候也有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腾地降;三候闭塞成冬。”即到了小雪节气以后,由于天气寒冷降雨变成了降雪,自然也就难以看到彩虹了。而二候“天腾地降”体现的则是古人的阴阳观念,也是古人对气候和生命的一种认识。
之后的三候“闭塞成冬”则是说天气进一步寒冷了,天地间的鸟兽不见了,而农民也开始躲在室内开始猫冬了。
小雪节气下雪才好吗?小雪下雪有什么说法吗?从前面的节气解释,再加上大家的生活经验也应该清楚,在现在到了小雪节气的时候,国内大部分地区都是不会下雪的。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到了小雪节气的时候,一般才开始出现初霜,而至于初雪的到来往往都要12月中下旬,也就是到了冬至节气后才开始下雪。因为到了冬至节气后,天气就开始真正的寒冷了。
但是在北方地区,到了小雪节气的时候最低气温多数已经在零下了,因此出现降雪也就不足为奇了。也是因为在这些地方都已经早就出现降雪的天气现象了,因而在民间也有不少和它相关的农谚。
比如在河北地区就有着“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的说法,并且还流传很广。它的意思是说小雪节气当天如果是漫天飞雪了,那么就预示着明年会是一个丰收年。
另外很多北方地区都有“小雪封地,大雪封河”的说法,也就是说到了小雪节气的时候,地面都已经开始结冰了,而到了大雪节气的时候,天气进一步寒冷了,就连河面都会结冰了,这个时候到处都是天寒地冻的冰雪世界了。
除此以外,在民间还流传着“小雪大雪不见雪,小麦大麦粒要瘪”、“小雪大雪不见雪,来年灭虫忙不撤”、“小雪三日晴,米面贵如金”等说法,意思都是差不多,如果小雪节气下雪了,那么来年就会风调雨顺,是一个丰收年。而小雪节气没有下雪,那就年景不好,粮食可能会歉收,自然就会“米面贵如金”了。
其实古人有这样的说法,也是有三个层面的意思。第一点是小雪节气下雪了,那么就顺应了节气,会是一个很好的兆头,预示着来年会是风调雨顺,不会出现大的旱涝灾害。
第二个意思就是小雪节气下雪了,这样肯定气温低一些了,自然就会冻死地里的很多病菌和害虫,如此一来第二年农作物的病虫害少了,这样就更容易丰收。
第三个意思就是小雪节气下雪了,雪水对于越冬作物来说既有保暖的作用,同时雪融化了以后,还能缓解旱情,并且它对于土壤有机物的分解有利,又能增强土壤的肥力。这也就是农谚所说的“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样的说法是有科学依据的。
但是在南方地区,则有不一样的说法。笔者的家乡这边就有“小雪下了雪,来年旱三月”的农谚,意思是说小雪节气下雪了,那么这一年冬季就会雨雪偏少,主要是以晴天为主,甚至会持续到来年的农历三月份。当然了这个是夸张的说法,就是凸显冬季雨雪偏少。
其实这个也是有几分道理的,因为在南方地区到了小雪节气的时候,一般不会下雪。但如果提前下雪了,就意味着这一年冷得早。而冬季来得早,就是比较反常的,其结果就是去得也早。
结束语好了,关于小雪节气的农谚就说到这里。实际上到了小雪节气的时候,在过去民间的习俗也有很多,比较常见的就是腌制食物为过冬做准备了,农谚说“小雪腌菜,大雪腌肉”。
因为在古代的冬季没有今天这样丰富的各种食物,也没有良好的食物存储条件。为了在漫长的冬季有足够的蔬菜、食物可吃,就会腌制各种菜肴和肉类。
小雪节气到了,你的家乡会下雪吗?你今年又准备腌制哪些食物过冬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