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军自1926年9月编成至1935年6月改编,驻贵州近10年,其间军长数易,部队建制变化频繁,编制不统一。
1926年9月至1929年5月,贵州省主席周西成兼第25军军长,毛光翔任副军长,史远勋任参谋长,刘民杰任参军长,刘其贤任参赞。辖6个师和1个骑兵团,毛光翔(兼)、王家烈、犹国材、廖怀忠、黄道彬、刘成钧分别任师长,宋永宽为骑兵团团长。
1929年7月至1932年2月,第18路军总指挥毛光翔兼第25军军长,王家烈任副军长,李刚、张銮任参谋长,刘民杰任参军长,刘其贤任总参赞。在此期间,25军军部除聘有若干人任本军、本部高级顾问、顾问、总参赞、参赞、参军长(中将)、参军(中、少将)等职外,军机关设参谋、副官、秘书机要、经理、军法、管理、政治训练、军事训练、交通、军医等处,处以下设科室。处长一般由少将军官担任,科长由上校军官担任,参谋、副官、科员、军械官、秘书、书记官、军医官由少尉至上校担任,或由一、二、三等文职人员担任。辖5个师和川黔边司令侯之担部。王家烈(兼)、犹国材、蒋在珍、廖怀忠、江国藩分别任师长。
1932年2月至1935年5月,王家烈任第25军军长,犹国材任副军长(1933年1月后由侯之担任副军长)。第25军名为一军实已分为4个系统。其间,蒋介石曾于1933年1月1日委犹国材为军长,但时间不长,后仍由王家烈继任。军长王家烈所部辖湘黔边司令何知重部和l师5旅,师长柏辉章,旅长简文波、李成章、犹禹九、周芳仁、杨昭焯;副军长犹国材辖2个师,犹国材(兼)、蒋在珍为师长,刘成钧为副师长,吴剑平为参谋长;川黔边司令侯之担部辖4个团;教导师师长车鸣翼部辖4个团。
王家烈于1934年1月将车鸣翼部剿灭,6月,又围剿廖怀忠部后,第25军所属各部为:军长王家烈直属第1、2师,师长何知重、柏辉章,旅长杜肇华、李成章、犹禹九、周芳仁、蒋德铭、杨昭焯。下辖18个团及炮团、特科、民团区指挥等。所有师旅番号等于虚设,有事时指派某团归某师某旅指挥。
副军长侯之担自兼教导师师长,直属3旅6团,旅长为侯汉佑、易少荃、林秀生。
总指挥犹国材直属2旅6团,师长吴剑平、副师长魏金镛,旅长罗小朋、吴剑平(兼)。
蒋在珍师直属2旅4团,旅长傅衡中、李昌荣。
1935年6月5日至15日,第25军各部改编为5个师,废旅,每师辖3个团,均隶属国民政府军政部编制,其粮秣、**、训练等由中央负责。至此,25军番号即不复存在。原第1师在羊场分县(今六枝特区属)集中,改编为第103师,师长何知重;原第2师在威宁集中,改编为第102师,师长柏辉章;原第3师在湄潭集中,改编为新编第8师,师长蒋在珍;原犹国材部在安顺集中,改编为第121师,师长吴剑平;原侯之担部在赤水集中,改编为新编第25师(后改为第140师),调薛岳所部第4军第59师副师长沈久成任师长。第25军各部改编后,在1935年下半年至1936年上半年间,第102师、第103师、第121师和新编第8师还参加由薛岳、顾祝同指挥,“围剿”红2、6军团。稍后,上述4个师连同新编第25师被蒋介石限期先后调离贵州,分散驻扎省外。
在整编过程中,第25军除少数军官留任外,大部分军官被降级、降职,请长假和自动离职者亦为数不少;士兵除精壮者留用外,多被遣散。一些对蒋介石吞并杂牌作法不满的军官,如旅长周芳仁带第7团、副旅长江荣华带第1团,往广西找李宗仁、白崇禧收编;有些则重拉队伍,搞所谓“新25军运动”;还有些官兵则上山为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