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古典文学 列表

四字成语

赫殿洪:也談中國語文的代差

2023-05-06 21:55:15

赫殿洪:也談中國語文的代差最近在網上看了劉英凱的文章《喬叟、莎士比亞、日本人的“文”以及只會說“加油”的國人小議》,標題比較長,話題也並非筆者都感興趣,但是筆者對其中的一段話有深有感觸。現摘錄如下:“……莎士比亞在世的年月日距今也是400年許。可是懂英語的學友都可以看到,他們這兩個時代的英語跟現在的英語差別不是很大……可是我們想想漢語700年前和400年前的文言文,能夠比較順利讀懂的國人能有多少?佔據國人的比例如果說不到一半,會不會是過於悲觀的估計?”——古英語與現代英語之間差距有多大,對於我這個“外盲”來說是無從感受的,也只能通過第二手資料得知了。但是古漢語與現代漢語之間的差別,筆者深有感觸,相信其他稍有些文化的中國人都有所感觸吧。莫說是六七百年的文言文了,就是一百年前的文言文,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也照樣看不太明白!何止是文言文看不明白,即便是那個時代的白話文,比如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我們今天閱讀起來依然困難。以上現象悲觀乎?正常乎?那就要取決於從什麼角度,以什麼立場看問題了,而不能簡單地下結論。以上的尷尬局面,一方面反映了當前教育現狀,對中小學科目側重點不當的安排,對中國語文(當然也包括文言文)的不夠重視;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時代在變化,語言與文字也不得不隨之改變的事實,文言文和繁體字想繼續在現代社會唱主角已經是不可能了。漢語文現狀的改變,應該說由來已久,不是從近年開始的,也不是新中國的建立開始的,而是從新文化運動開始了。爲什麼要變呢?有人認爲這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尤其是西方語言學毒害的結果。問題恐怕沒那麼簡單。個人以爲,導致中國語文形成了代差,產生了斷層,根本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文言文已經不能再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求,二是落後的漢字制約阻礙了中國文化的發展,受教育水準的提高。下面分別談談這兩個問題。一、文言文不能適應現代社會一是“詞”的欠缺。文言文最大的無解是,詞就是字,字就是詞,單字符表字義,單音節表字音,並沒有現代意義上的詞的概念。老祖宗們試圖將世間萬物,甚至每一個村鎮,每一條江河,每一座山巒,每一個人物都創造一個字,安排一個讀音,於是漢字數量便無限增加,最終,漢字的數量達到了一個驚人的數以萬計,究竟有多少?有人說有八萬,有人說是十萬,說不清!理論上,字是可以通過各種辦法創造,無限增加的;但是,人類口腔能夠發出的音節卻不多,人類對字符的記憶力也有限,一般人難以記憶住三千個以上的字符。那麼有人就說了:文言文不是也有多音詞、連綿字嘛,並不全都是單音詞啊!那麼我告訴你:那不是純粹的文言文,那是文言文向白話文轉變的開始,是過渡期的文言文!因爲文/白之間的轉變不可能一夜之間完成的,總要有一個過渡,要一步步地來。二是書面語與口語嚴重脫離。就書面語而言,一個字表達一個意義,每個字都有具體的含義,這似乎並不影響文意的表達,甚至還有點語言簡潔精煉,節省篇幅的優勢。可是如果將這些字轉換成語音,依靠文字的讀音辨義,一個巨大的弊端就出現了——大量的同音字,混淆了語意,即便是能識文斷字文人也聽不懂,或很難聽懂文章寫的是什麼。如此,一直以來,文言文只有被少數達官貴人的所掌握,是少數文人墨客吟詩誦經玩物,是統治者用統治民眾的工具。不過,底層民眾,絕大多數的勞動人民自然有屬於他們自己的交際工具,那就是白話。於是中國語文便形成了一個十分奇葩的現象——語文分離。而白話文運動的目的就是要將白話寫在書面上,從而達到文/言一致,語/文同體,這是一場影響深遠,意義重大的運動,它極大地動搖了文言文的地位。今天的語文——現代漢語文裏,大多辭彙是雙音的,多音詞占比已高達百分之八十五,處於了絕對優勢,表義更精准了,語/文基本一致,順應了時代發展,這就是中國漢語文的進步。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大量的新詞必然還會大量湧現;信息時代更是呈爆發式,幾何數增長。白話文的形成興起,至少使中國語文在讀/寫上是基本一致的,白話文的發揚光大,徹底改變了中國的語文現狀,這是二十世紀之初的一件大事,但與此同時,中國語文也就形成代差。二、漢字改革也會導致中國語文產生代差關於漢字的缺陷,簡單地說有“三難”,就是難寫、難讀、難認,其實漢字何止是三難,機械打字、電腦輸入、排序檢索都很難,製作、儲存、傳輸也不容易啊!有關漢字的種種弊端,說起來話長,這裏就不再贅述了。近代以來,漢字,一直被普通百姓畏懼抵觸,並遭至文人學者的詬病。漢字的難,不僅影響了國人對漢語文的學習和使用;還因爲漢字不表音,字符不通用,在國際文化交流,文化輸出,學術交流,推廣漢語等方面,處於十分不利的地位;漢語在國際上失去了競爭力,一直都在被邊緣化……一百多世紀前,眾多有識之士,就踐行改革之舉,歷經半個多世紀後,終於邁出了改造漢字的第一步——簡化。但是漢字簡化,只是緩解了漢字的“三難”,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自身的缺點。並且隨之而來的還產生了另一個問題——文字代差。代差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今天的出版物與一百年前的出版物之間有差異,導致今天的人閱讀傳統文字載體——書籍、圖表、碑刻、牌匾上的文字有一定障礙,也是在所難免的。以上兩大問題,就是當今漢語文產生代差的根本原因。然而,以上兩大問題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有著密切聯繫,如果單單從某一個方面著手,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無論是加大文言文教育力度,還是恢復繁體字,都是不可能和不現實的。我們不能因爲語文代差而改變中國語文向著現代化邁進,也不能因爲代差的造成窘境而停止中國文字改革,畢竟,拉丁化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是未來中文的唯一出路。

超鏈接

↓↓↓

張朋朋:中國爲什麼會出現文化斷層?
張朋朋:論文字有“形”無“音”
張朋朋:在“天地生人講座”年終學術座談會上的發言
羅君惕:我對改革漢字的意見
巴金:汉字改革薛俊武:“文字改革”一段值得反思的历史
张朋朋:从理论上彻底否定文字改革的总方针——评江枫先生的「拼形表意」文字观
袁晓园:论“识繁写简”与“文字改革”——答吕叔湘等先生
司生:汉语拉丁化是个伪命题

上一篇:关羽 名将为神
下一篇:2023癸卯水木相生:日照东方,万物滋茂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