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古典文学 列表

四字成语

黄金三点论

2023-05-06 21:55:15

这几天学习二十大开幕报告的“三个务必”,不禁想到“黄金三点论”,凡事只讲三点,国人奉之为金科玉条,也想看看自己是否亦如此。于是,翻看陈年旧作,没想到自己竟也是黄金三点论的践行者,而且是忠实的践行者。你看,垃圾治理强调“惜物”“利物”和“物尽其用”,三点;正理平治生活垃圾处理呼吁“树纪纲”“理关系”和“优化、升级生活垃圾处理体系”,也是三点;切实推进生活垃圾综合利用建议“严格定义垃圾综合利用”“抓住当前生活垃圾综合利用的重点”和“做好生活垃圾综合利用的基础保障工作”,还是三点;甚至,连标题都直接表明三点,如“三招治理包装垃圾”“三招治理农作物生物质”,等等,举目皆是“三点”,可算忠实践行者乎?为什么国人习惯黄三点论,也可从传统文化、三点论的优势和人之常情三个方面,用三点说明之。传统文化方面,“三,天地人之道也。”先贤视天地人为“三才”,天照地载日照为“三无私”,萌生天地人和之“三才观”;于是,作《易经》阐明三才之道,又《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后《史记·律书》“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并铸鼎为三足,授三纲八目之大学,行三跪九叩之大礼,敬君、父、师之三尊,做始(起因)、衷(过程)、终(结果)之事前三思,察仁、孝、信之事后三省……终使崇“三”成为一种“文于有形,化于无形”的文化,深植国人骨髓,渗透社会各个方面。《十三经》中“三”位于句首的词条高达724条,《辞源》中含“三”的词条多达609条,皆居数字词条的首位;在此崇三文化熏陶下,说话写文形成“黄三点论”便是自然而然的事了。三点论的优势方面,三点足以概括事物组成的主体、客体和中介,或事物状态的过度、不及和适中,或事物发展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或矛盾双方和外部影响因素,或事物成败的天时、地利和人和,或决策分析的目标、准则和具体方案,或观察视野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等等,从而给出一幅较完整的图像。实际中,文章三点大多是从上述事物方面的结构中挑选出来的三点,而不是专注某一方面。三点是一个稳定的结构框架,易于实现风格平正、结构严谨、逻辑严密和短小精悍,如鼎之三足,无论地面平整与否,都可确保鼎立且稳定。三点只需加重其中一点便可突出辞章的重点,不必刀砍斧斫,使得面目全非,这是鼎三足便于“鼎颠趾,利出否”在辞中的反用。此三点优势足以让人爱用金三点论。

人之常情方面,三点合乎人情。只讲一、两点,显得有点单薄,让人觉得辞者水平有限,或不够尊重他人;讲四点以上呢,显得有点啰嗦,言多必失,且让人抓不住重点;只有三点正好,合乎人情,实践证明也确实如此;而且,久而久之,只讲三点也成为人之常情!

王安石只用三点便说明《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子贡存鲁之事是司马迁误传,第一点,“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是不义之谋,不符合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学理;第二点,当时孔子和子贡“穷为匹夫”,子贡游说没有基础,也不符合儒家“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学理;第三点,子贡不择手段“以变诈之说亡他人之国而求自存”的不义之举不合人情。三点一出,让人相信像子贡那样的孔门贤人不会做出那样有悖于学理、客观条件和人情的事,由此可见三点论之威力足够大矣。


上一篇:《国学文化常识大全》
下一篇:抬头见星空,绝美藻井,叹!为!观!止!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