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百科 历史知识 列表

四字成语

张先:城上层楼天边路-浮云楼诗选注(7)

2023-05-06 21:54:18

张先:城上层楼天边路--浮云楼选注(7)

雪岸

《惜双双·溪桥寄意》

张先

城上层楼天边路。残照里,平芜绿树。伤远更惜春暮。有人还在高高处。

断梦归云经日去。无计使,哀弦寄语。相望恨不相遇。倚桥临水谁家住。

,

【人物简介】

张先,鸟程(浙江吴兴县)人,生于宋太宗赵光义元年(990),卒于宋神宗赵顼元年(1078),历五朝,享年89负。1030年,四十岁时与欧阳修一起考上进士,官至尚书官都郎中。能为及乐府至老不衰,尢擅词,喜蒙胧,如写花,不写花姿,只写花影。内容以诗酒交友、男女恋情为主。开始人们称其为“张三中”,意为他善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他自言为“张三影”,因而被人称之为“张三影”。

《全宋诗》介绍:张先(九九0~一0七八),字子野,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齐东野语》卷一五)。官宿州掾(《能改斋漫录》卷一七),知吴江县(《中吴纪闻》卷三),嘉禾判官(《宛陵集》卷九《送佥判张秘丞赴秀州》)。晏殊知永兴军,辟为通判(《画墁录》)。历知渝州、虢州(《宛陵集》卷二一、三九),以都官郎中致仕。张先以词著,与柳永齐名,苏轼以为“诗笔老妙,歌词乃其馀技”。《嘉泰吴兴志》谓有文集一百卷,惟乐府行于世。史籍无传,其事迹详见夏承焘《张子野年谱》(载《唐宋词人年谱》)所考。张先诗,以南宋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张都官集》一卷(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中之《安陆集》,并参校《苕溪渔隐丛话》(简称丛话)、《至元嘉禾志》(简称嘉禾志)等。另从《安陆集》、《永乐大典》、《能改斋漫录》等书中录诗十九首。

【词意解析】

张先一有“张安陆”之称。因其在安州任过刺史,且其文集定名为《安陆集》,对安陆注入了无限的深情;二有“张三中”之称,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三有“张三影”之称,且享誉千古。他的《天仙子》、《归朝欢》、《剪牡丹》三首词中“三影”名句,历为世人赞颂。就是:“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宋代范正敏〈遁斋闲览〉云:“张郎中以乐章擅名一时,宋子京(宋祁)尚书奇其才,先往见之,遣将命者谓之:尚书欲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乎!’子野屏后呼曰:得非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耶?’遂出,置酒甚欢。”

这里只说说张先任职安陆之时,对安陆的名楼——浮云楼一往情深。他的《惜双双·溪桥寄意》,就是借助这座唐宋名楼,抒发自己的才情。说张先写的这城上层楼是安陆的浮云楼,其理由一是他曾任职安陆,且就住在浮云楼旁;二是诗中描绘的环境和景色与安陆浮云楼及古城,“何其相似乃尔!”他在《卜算子慢》一词中,直接说是“梦泽层楼”,就是互证。

《惜双双·溪桥寄意》,通过描写登高望远的境界,抒写了词人执著追求的情怀和绵绵无尽的愁思。全词韵致高远,别具一格。

该词起首一句直接破题:“城上层楼边路”。“城上层楼”极写登临之高;“边路”,极写眺望之远。接着的“残照里,平芜绿树”:“残照”二句,承“ 天边 ”而来,写的是:地平线上,夕阳西下 ,芳草绿树的平原业已沉入落照的余晖里。“残照”,给词境染上了一层哀伤的色调。“伤远更惜春暮。有人还在高高处”:“春暮”,是古诗词中常用伤逝的典型象征。虽只简笔勾勒出一幅平芜残照的境象,却已强烈地暗示了词人的哀伤。写景蓄势既足,抒情便深厚有力。“伤远更惜春草”,点出词意。“远”,既可指空间距离之遥,也可指时间隔别之久。久别不得团聚,而大好春光却已迟暮。“有人还在高高处”,伤心人悲苦萦怀,不可解脱,直至斜日西沉,还伫立在高高的城楼之上。此情将随夜色渐浓而愈深重,自在不言之中。如此,为词的后一段埋下伏笔。

下一段,词承上段。“断梦归云经日去。无计使,哀弦寄语”点明所伤之事。梦与云,是古典文学中常用的爱情象征意象。往日的欢爱如前尘旧梦,早已日复一日地远逝了;旧日的情人,也如天空的彩云,随风飘荡,日复一日地飞散。这一句,透露出一段夭折的情事,也暗示了这情感当初的美好。回顾上段所言“伤远”,则知所悲伤的必然是爱情的断绝。“ 无计 ”一句,写自己尽管一往情深,无法忘怀,却不可能向旧日情人传诉相思了。词境至此,似乎山穷水尽;然而结笔二句却再兴波澜。“相望恨不相遇”,原来情人就在不远。可知“ 远 ”,并不是指分手后空间距离上的遥远,而是指时间距离上的久远。情人原来就在那“倚桥临水”处。虽然她家就近在那溪桥边的岸上,可以相望,却不可以相会。无法重寻旧好的隐痛深哀与始终不能忘情的悠悠希冀,皆见于言外。

写到这里,笔者想起了唐代诗人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将楼与情爱联系起来,大概是古诗家惯用的手法。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之倚楼远望,过尽的千帆皆不是,有的只是斜晖脉脉、碧水悠悠。张先的《惜双双·溪桥寄意》,也是倚楼而望,从“天边路”收回目光,叹息一声:“相望恨不相遇”,那人却在“倚桥临水”处。因不能相遇,便以“谁家住”发问收尾,显然是明知故问,抒发心中的无奈。可以说两相对照,一个写远,一个写近,字词之间,皆抒发了作者的忧思,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写到这里,笔者还想到才阅读过的张先的另一首词,就是《浣溪沙》:“楼倚江边百尺高,暮烟收(一作深)处见归桡(一作烟中还未见归桡)。几时期信似春潮。 花片片飞风弄蝶(一作叶),柳阴阴下水平桥。日长人去(一作才过)又今宵。”可以和他的《惜双双·溪桥寄意》媲美。当然,这首词写的“楼倚江边百尺高”,是不是浮云楼,还有待考证。

不过,张先的确还有一首词写的应该是浮云楼。词中的“梦泽层楼万尺”,毫无疑问是指浮云楼。张先《卜算子慢》:“溪山别意,烟树去程,日落采苹春晚。欲上征征鞅(吴兴蓺文补作鞍),更掩翠帘回面相盼。惜弯弯浅黛长长眼。奈画阁欢游,也学狂花乱絮(万红友词律作狂风飞絮)轻散。 水影横池馆。对静夜无人,月高云远。一饷凝思,两袖泪痕还满。难遣恨私书、又逐东风断。纵梦泽层楼万尺,望重城那见。”

【注释】

《惜双双》,词牌名,即《惜分飞》,又名“惜双双令”、“惜芳菲”。以毛滂《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为正体,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另有四种变体:(1)双调五十二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以刘弇《惜双双令·风外橘花香暗度》为代表;(2)双调五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以张先《惜双双·溪桥寄意》为代表;(3)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以无名氏《惜分飞·庾岭香前亲写得》为代表;(4)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以无名氏《惜分飞·冒雪披风开数点》为代表。

溪桥:唐·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唐·郑谷《郊野戏题》:“竹巷溪桥天气凉,荷开稻熟村酒香。”宋·陆游《拥炉不出辄终日自嘲》:“儿言山圃当收栗,僧约溪桥共探梅。”元·倪瓒《送僧游天台次张外史韵》:“说与住山光老子,送宾也合过溪桥。”

寄意:寄托心意。晋·陶潜《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宋周·密《齐东野语·绍熙内禅》:“汝愚(赵汝愚)永州安置,至洪州而卒,朱熹 为之注《离骚》以寄意焉。”明·唐顺之《西峪草堂记》:“夫嵬才杰士,其所寄意,必于奔漰汹涌之川、巑岏崔巍之峰、泱漭千里之野,极世间险怪瑰伟超旷之观,然后足以餍其耳目,而发其跌宕濩落不羁之气。”清·周亮工《书影》卷六:“逸少(王羲之)好鹅,亦是偶然寄意。”

城上:唐·杜甫《暮归》:“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层楼:高楼。汉·繁钦《建章凤阙赋》:“象玄圃之层楼,肖华盖之丽天。”宋·张先《卜算子慢》:“纵西北层楼万尺,望重城那见。”元·萨都剌《层楼即事》:“半空云气层楼暗,四月江南欲雨天。”

天边:(1)谓天空与地平线交会的远处。南朝·梁·何逊《晓发》:“水底见行云,天边看远树。”唐·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天边树若齐,江畔洲如月。”曹禺《雷雨》第三幕:“白色的帆张得满满的,象一只鹰的翅膀,斜贴在海面上飞,飞,向着天边飞。”(2)犹言天涯。指极远的地方。唐·杜甫 《天边行》:“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明·郎瑛《七修类稿·诗文二·宾月堂诗》:“人生自是人间月,客亦天边寄此身。”曹禺《原野》第一幕:“你的心又飞了,想坐火车飞到天边死去。”(3)指在皇帝左右。前蜀·韦庄《王拾遗枉访病中延候不得因成寄谢》:“自为江上樵苏客,不识天边侍从臣。”

残照:落日馀晖。唐·李白《忆秦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清·谭莹《闻试炮声感赋》:“侧听心忡忡,苍茫立残照。”

平芜: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南朝·梁·江淹《去故乡赋》:“穷阴匝海,平芜带天。”唐李·山甫《刘员外寄移菊》:“秋来缘树复缘墙,怕共平芜一例荒。”明·许承钦《过李家口》:“枣香来野径,麦秀满平芜。”清·龚自珍《最录中论》:“平芜生之,灌木丛之,剔而薙之,乃觌瑶草。”

绿树:唐·苏瑰《兴庆池侍宴应制》:“帷齐绿树当筵密,盖转缃荷接岸浮。”唐·李白 《宫中行乐词·其五》:“绿树闻歌鸟,青楼见舞人”唐·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刘长卿《题冤句宋少府厅留别》:“绿树映层城,苍苔覆闲地。”唐·韩愈《岣嵝山》:“我来咨嗟涕涟洏,千搜万索何处有,森森绿树猿猱悲。”唐·朱庆馀《送李馀及第归蜀》:“剑路红蕉明栈阁,巴村绿树荫神祠。”

有人:(1)谓有杰出的人物。《晋书·忠义传序》:“卞壸、刘超、钟雅、周虓等已入列传,其馀即叙其行事,以为《忠义传》,用旌晋氏之有人焉。”唐·韩愈《兴元少尹房君墓志》:“房故为官族,称世有人。”(2)谓有靠山。如:朝中有人好做官。(3)泛指有某人。《孟子·尽心下》:“有人曰:我善为陈,我善为战,大罪也。’”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樱桃小口娇声颤,不防花下,有人肠断。”

高处:(1)高的处所;高的部位。《后汉书·王常传》:“贼反走入城,常追迫之,城上射矢雨下,帝从百馀骑自城南高处望。”宋·苏轼《寄黎眉州》:“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2)长处;优点。明·沈德符《野获编·词曲·西厢》:“《歌舞丽堂春》云:四方’、八荒’、万邦’,俱六字三韵,稳贴圆美,他尚未易枚举,盖胜国词家高处自有在,此特其剩技耳。”

断梦:中断的梦;消失的梦。宋·张耒《破幌》:“高眠寻断梦,邻树已乌惊。”清·二石生《十洲春语》卷下:“悄向屏山寻断梦,几回小胆怯帘钩。”

归云:犹行云。《汉书·礼乐志》:“流星陨,感惟风,籋归云,抚怀心。”晋·潘岳《西征赋》:“吐清风之飂戾,纳归云之郁蓊。”宋·柳永《少年游》:“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

哀弦:悲凉的弦乐声。三国·魏·曹丕《善哉行》:“哀弦微妙,清气含芳。”唐·杜甫 《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哀弦绕白雪,未与俗人操。”郑振铎《屈原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有良心的作家们﹞不由得不同情屈原 ……而发出同样的哀弦促节的歌声来。”

寄语:传话,转告。 南朝 宋 鲍照 《代少年时至衰老行》:“寄语后生子,作乐当及春。”唐·刘希夷《晚春》:“寄语同心伴,迎春且薄妆。”《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寄语昏污诸酷吏,远在儿孙近在身。”清·纳兰性德《鹧鸪天·送梁汾南还时方为题小影》:“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

相望:(1)互相看见。形容接连不断。极言其多。《左传·昭公三年》:“道殣相望,而女富溢尤。”《新唐书·王鉷传》:“天子使者赐遗相望,声焰薰灼。”茅盾《子夜》九:“武装巡捕,轻机关**摩托脚踏车的巡逻队,相望不绝。”(2)对峙;相向。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威王问》:“两军相当,两将相望,皆坚而固,莫敢先举,为之奈何?”明·何景明《何子·策术》:“齐之与秦东西相望,尝并帝而敌体。”清·徐士銮《宋艳·驳辨》:“怀苏亭,在禾城东,宋时建,与苏小小墓相望,故名。”(3)相去,相距。宋·苏轼《送杨孟容》:“相望六十里,共饮玻瓈江。”宋·苏辙《高安青词》之一:“重以兄轼平生悻直,仇怨满前,流窜海滨,日虞瘴疠,以至坟墓隔绝,父子分离,相望万里,患不相救。”(4)作宰相的声望。明·沈德符《野获编·科场·陈祖皋》:“都谏有己丑春秋房门生二人,时同在词林显重,并有相望。”

相遇:(1)遭遇;相逢。《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子禄御公子城,庄堇为右……相遇, 城还。”《六韬·分险》:“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人相遇于险阨之中。”唐·韩愈《题李生壁》:“余始得李生于河中,今相遇于下邳 。”(2)相合,相待。唐·白居易《读谢灵运诗》:“ 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宋·司马光《石昌言哀辞》:“自始得见至于永诀,其间迭有进退,穷通相遇如一日。”

谁家:(1)何家,哪一家。《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二·蒿里》:“蒿里谁家地,聚歛魂魄无贤愚。”《水浒传》第二八回:“ 武松 忍耐不住,按定盒子,问那人道:你是谁家伴当?怎地只顾将酒食来请我?’”《儒林外史》第二回:“ 王举人道:去年在谁家作馆?’”(2)谁,何人。唐·张鷟《游仙窟》:“十娘咏曰:眼心俱忆念,心眼共追寻;谁家解事眼,副着可怜心?’”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二折:“他题的名姓儿别,语话儿差,空着我担个没来由牵挂,这不识羞的汉子你是谁家?”(3)何处。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宋·张元干《石州慢》:“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元·张寿卿《红梨花》第一折:“贪和你书生打话,畅好是兜兜搭搭,因此上不知明月落谁家。”(4)怎样。唐·王建《寄刘蕡问疾》:“年少病多应为酒,谁家将息过今春。”宋·张炎《数花风·别义兴诸友》:“好游人老,秋鬓芦花共色。征衣犹恋去年客。古道依然黄叶,谁家萧瑟!”(5)怎能。唐·韩愈《杏园送张彻侍御归使》:“归来身已病,相见眼还明。更遣将诗酒,谁家逐后生。”宋·吴文英《瑞龙吟·送梅津》:“ 西湖到日,重见梅钿皱。谁家听琵琶未了,朝骢嘶漏。”(6)为什么。宋·苏轼《秋兴》诗之一:“野鸟游鱼信往还,此身同寄水云间。谁家晚吹残红叶,一夜归心满旧山。”宋·苏轼《谢人见和前篇》之二:“得酒强欢愁底事,闭门高卧定谁家。”元·张可久《折桂令·湖上道院》:“双井先春采茶,孤山带月锄花,童子谁家,贪看西湖,懒诵《南华》。”(7)甚么。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二出:“生:适来听得一派乐声,不知谁家调弄?众:《烛影摇红》。” 钱南扬 校注:“谁家调弄,犹云甚么曲调’。” 宋·张炎 《台城路·抵吴书寄旧友》词:“雁拂沙黄,天垂海白,野艇谁家分晓?”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8)甚么东西。 唐·杜甫《少年行》:“马上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坐人床。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元·杨暹《西游记》第三本第十二出:“[鬼母云]谁家一个黄口孺子,焉敢骂我?”


上一篇:张伯驹的诗词全集
下一篇:你永远不知道骗子为了骗你有多努力!

成语词典         Sitemap    Baidunews